╠養生寶典╣心•肝•脾•腎•肺的養生方法-2

2011010716:14



  
 
 
肝臟的補法

  1)豬肝粥:豬肝(或用羊肝、牛肝、鵝肝亦可)50,粳米100,將豬肝洗淨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益氣生血、養肝補虛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或患有慢性肝者。

  2)胡蘿蔔豬肝粥:胡蘿蔔50,豬肝50,粳米100,胡蘿蔔、豬肝洗淨切碎,與粳米同煮成粥。有補益肝腎,養血明目的作用,適用于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視物昏花,兩目乾澀,夜盲症等。

  3)生地豬肝羹:生地20,豬肝100,生地洗淨,豬肝切片,加入蔥薑醋鹽調味,同煮40分鐘,吃豬肝喝湯。有滋陰補血,養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的面色蒼白或萎黃,兩目乾澀,視物模糊,肢體麻木等。

  4)枸杞甲魚羹:枸杞子30,甲魚500,將枸杞子洗淨切碎,甲魚宰殺去內臟切塊,同放入砂鍋中,煮4060分鐘,再放蔥薑鹽醋少許調味。有補益肝腎,滋陰強壯的作用,適用於軀體虛弱,肝腎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陰虛盜汗,視物不清,面色無華者。

   肝火清法

  1)羅布麻茶:羅布麻10,用開水浸泡(如泡茶)20分鐘,代茶飲用。有平肝潛陽,鎮靜降壓的作用,適用于肝陽上亢所致的頭痛頭脹,頭暈目眩,煩躁易怒等。(

  (2)菊花茶:菊花5,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清熱降壓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頭暈目眩及高血壓症。

  3)菊花決明茶:菊花3,決明子10,用開水浸泡半小時,代茶飲用。有清肝明目,潤腸通便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頭脹痛,頭目眩暈,目赤腫痛及便秘等。

  4)天麻魚頭湯:天麻10,魚頭1個,天麻洗淨,魚頭洗淨劈開,加入蔥薑醋鹽調味,放入砂鍋中煮半小時,食肉喝湯。有平肝潛陽、息風止痙的作用,適用于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頭暈目眩、頭痛眼花、肢體麻木等。

  6、肝病患者怎麼進行中藥調理?

  藥物調治肝的養生保健方法也分為補法和清法。

  方藥的補法

   (1)白芍補肝飲:白芍10,熟地20,枸杞子10,甘草6,水煎服。有補益肝腎、養血滋陰的作用,適用于肝腎陰血不足所致的體弱無力、面色無 華、兩目乾澀、目暗不明等。(2)當歸補血飲:當歸12,白芍10,黃芪15,甘草3,水煎服,有補血養肝、益氣健脾的作用,適用於肝血不足所致 的面色萎黃、爪甲不榮、形體消瘦等。

  清法:

  (1)菊花清火湯:菊花10,桑葉8,薄荷6,先將菊花、桑葉煎煮15分鐘,再放薄荷煎5分鐘,早晚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火上炎所致頭暈目眩、目赤腫痛等。

  (2)菊花決明飲,菊花10,決明子10,黃芩5,生甘草3,水煎服,有清肝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熱上炎所致的目赤腫痛、羞明多淚等。

  常用中成藥補法

  1)杞菊地黃丸(由枸杞子、菊花、熟地、山萸肉等組成) :有滋補肝腎,明目的作用,適用於肝腎不足所致的頭暈耳鳴,兩目乾澀,視物不清等。

  2)杜仲地黃丸(由杜仲、牛膝、枸杞子、熟地等組成) :有補益肝腎,強筋壯骨的作用,適用於肝腎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頭暈乏力,遺精滑精等。

  3)二至丸(由女貞子、墨旱蓮組成) :有補益肝腎,滋陰養血的作用,適用于肝腎陰虛,肝血不足所致的頭昏眼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口燥咽幹等。

  清法:

  1)逍遙散( 柴胡、白芍、當歸、白術等組成):有疏肝解鬱,健脾和營的作用,適用於肝鬱血虛,脾虛所致的頭暈目眩,兩脅作痛,口燥咽幹等。

  2)龍膽瀉肝丸(由龍膽草、柴胡、黃芩、生地等組成):有瀉肝膽實火的作用,適用於頭痛目赤,脅痛口苦等。

脾胃養生 [/url]

  : 與胃相表裏.主運化水穀精微,輸布全身,維持生命,脾胃為營血生化之源,故稱為後天之本”,脾又主運化水濕,對體內水分的輸布有重在的影響,脾虛則便溏 或水腫,統血,統攝血液于脈管內而不外溢;主肌肉,故有脾生肉之說”,脾開竅與口,其華在唇,為營養物質的供應站.

   1、中醫說的脾胃就是脾臟和胃嗎?



   中醫學中所敍述的""與西醫學所指的脾雖然名稱相同,但在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變化等諸方面均不相同,切不可等同視之。中醫認為"脾主運化",即指脾 具有消化吸收飲食中的水穀精微(營養物質)並將其轉輸至全身的生理功能。脾的運化功能包括運化水穀(泛指各種飲食物)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運化水穀,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布散至全身的功能,也就是說脾負責對食物中營養物質進行消化、吸收和運送到全身的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營養作用。

   (2)運化水液,指脾具有對水液吸收、傳輸和布散的功能,也就是說脾還負責對水分的吸收、運化轉輸和運送到全身各臟腑器官組織,發揮其濡養、滋潤作用。 中醫所講述脾胃的功能主要包括西醫學的消化系統的全部功能和循環系統的部分功能,所以,脾胃疾病主要表現在消化系統的功能障礙。

  中醫脾胃指的是整個消化系統。

  2、養脾胃主要養什麼?

  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穀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

  脾胃的主要功能是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證水穀精微(營養物質)對機體的營養和濡潤。所以,日常生活中的脾胃養生保健方法最重要的是注意飲食的調養(參考飲食調養部分)。

  3、為什麼南方人比北方人容易出現脾胃問題?

  脾與長夏相應,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

   脾胃在五行學說中均屬土,而在陰陽學說中脾為陰土,故脾的陽氣易衰,陰氣易盛,特性為喜燥而惡濕;胃為陽土,多氣多血,特性為喜潤而惡燥。濕邪侵犯人體 時,最易傷害脾陽,造成脾的運化功能失常。中醫認為"脾與長夏相應",長夏為農曆六月,因下雨較多以濕氣為主。所以,長夏時要特別注意預防濕邪侵害人體。

  4、如何運動養脾胃?

  (1)運動鍛煉:體育運動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可包括各種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老年人可根據自己的體質狀況選擇適合於自己的運動方式,堅持鍛煉、持之以恆,對脾胃的養生保健很有益處。

  (2)保養脾胃的保健操:

  揉隱白穴:盤腿端坐,赤足,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隱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內側),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隱白穴,手法同前。

  揉公孫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右足公孫穴(足內側,第一蹠骨下緣),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拇指按壓左足公孫穴,手法同前。

  揉三陰交穴:盤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壓三陰交穴(內踝尖上3寸,脛骨後緣處),左旋按壓15次,右旋按壓15次,然後用右手按壓左三陰交穴,手法同前。

  揉陰陵泉穴:端坐位,雙手扶於雙膝,用拇指按壓陰陵泉穴(脛骨內髁下緣)旋轉按壓30次。

  按揉三脘穴:平臥位,將左手掌心放於中脘穴(腹部中線,劍突與臍中間,中脘穴上1寸為上脘穴,下1寸為下脘穴),覆蓋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壓于左手背。向左旋轉按揉20次,向右旋轉按揉20次。

  按揉天樞穴:平臥位,兩手放於腹部兩側,中指按壓天樞穴(臍旁開2寸處),上下按揉30次。

  推腹:平臥位,將左手掌心按於劍突下,右手壓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壓至小腹恥骨聯合處,推50次。

  揉足三裏穴:端坐位,兩手拇指按壓足三裏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旋轉按壓30次。

  推胃經:兩手拇指按於足三裏穴處,沿脛骨外側自上向下推至踝關節處,推30次。

  全身運動:做完以上保健操後,可做下蹲運動10次和擴胸運動10次,以促進全身氣血的流通,更有助於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進脾胃運化,增加食欲和增強體質的作用。

  5、養脾胃在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

  一忌飲食不節,二忌飲食偏嗜,三忌飲食不潔。

   飲食調養對脾胃的養生保健最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營養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種的豐富多樣,進餐的定時定量有利於脾胃的保養。飲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損傷 的主要原因,中醫稱為"飲食所傷"。飲食所傷包括三個方面,一是飲食不節,包括饑飽失常和飲食規律失常;二是飲食偏嗜,包括飲食有偏、寒熱失宜、過食肥甘 厚味、飲食五味偏嗜及嗜酒無度等;三是飲食不潔。所以,要防止暴飲暴食、過饑過飽、進餐不定時,偏食偏嗜、吸煙酗酒、飲食不講衛生等不良習慣。

   脾胃食療

  1)山藥薏苡仁粥:山藥50,薏苡仁20,粳米100,同煮成粥。有益氣健脾,澀腸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胃虛弱所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大便溏泄等。

  2)蓮子芡實粥:蓮子10,芡實10,補骨脂5,粳米100,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補腎固精的作用,適用於脾腎兩虛所致的食欲不振,脘腹脹滿,形寒肢冷,腰膝酸軟,五更泄瀉等。

  3)參棗粥:黨參10,大棗10枚,粳米100,同煮成粥。有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體虛氣弱,食欲不振,脘腹脹滿等。

  4)茯苓糕:茯苓10,麵粉100,將茯苓洗淨粉碎成細粉,與麵粉混合,加入白糖適量,發酵後蒸糕食用。有健脾燥濕、利水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有濕所致的脘腹滿悶、食少納呆、失眠多夢等。

  5)蓮子豬肚湯:蓮子20,豬肚1個,胡椒少許,同煮成湯,去胡椒後食用。有溫胃健脾,益氣補虛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飲食偏冷即胃痛者。

  6)山楂麥芽粥:山楂10,麥芽5,粳米100,同煮成粥。有健脾開胃,消食化積的作用,適用於肉食或米麵食積不化所致的脘腹脹滿,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

  7)薏米小豆粥:薏苡仁20,赤小豆20,粳米100,同煮成粥。有滲濕利水,健脾益氣的作用,適用於脾虛濕盛所致的食少納差,脘腹脹悶,尿少浮腫者。

  8)八寶粥:蓮子、芡實、薏米、山藥、桂圓、紅棗、白扁豆各5、粳米100,同煮成粥。有益氣養血,健脾強身的作用,適用於體虛乏力,食少納呆,氣血虧虛者。

  6、脾胃病患者如何用中藥自療?

  常見養脾胃單方及中成藥有:

  1)單味藥及驗方:

  噙化人參,人參切成薄片,放口內含至無參味後嚼碎咽下,每日噙化13。有補元氣,益脾肺的作用,適用於身體虛弱,脾胃功能減退者。

  太子參代茶飲:太子參10,用開水浸泡半小時後飲用。有益氣養陰、健脾益肺的作用,適用於病後體虛、脾胃虛弱、乏力自汗、飲食減少者。

  四君子湯:黨參10,白術12,茯苓10,炙甘草5,水煎服。有益氣補中,健脾養胃的作用,適用於脾胃虛弱所致的四肢無力、食少納呆、脘腹脹滿、面色萎白等。

  參棗湯:人參6,大棗10枚,水煎服。有益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血虧所致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蒼白,失眠多夢等。

  健脾止瀉湯:白術12,山藥、茯苓、白扁豆各10,水煎服。有健脾益氣,滲濕止瀉的作用,適用於中老年人脾虛清陽不升所致的腹脹泄瀉者。

  益脾湯:黃芪10,人參9,白術2,甘草3,水煎服。有益氣補虛健脾的作用,適用於脾虛胃弱所致體倦乏力,食欲不佳,脘腹滿悶等。